历史街区生态景观的设计改造分析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因此各类历史街区、生态景观较多。就现代视角展开分析,此类景观不仅为历史人文氛围的体现,更是其所在地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手段之一。现阶段多地已对此类景观进行改造,将其作为游览景点进行商业化运作,获取更高经济利益同时亦带动当地就业、旅游产业、销售产业的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历史街区、生态景观均属于时间较长、较易受影响的相关单位,若于开发之时不加以保护,极易造成其出现部分问题,影响收益的同时损害历史遗产。因此,本文将此类景观加以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作出部分设计改造建议。
关键词:历史街区;生态景观;设计改造;对策建议
历史街区、生态景观的设计改造应由实际展开,其主要目的即为保障景观完好、环境得到应有保护。现代化程度的逐渐提升使历史景观、自然景观的存留几率较小,且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环境影响亦对部分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结合实际展开分析,若想对此类地区进行开发,发掘其商业价值,为景观所在地创造更大收益,还需以实际、市场需求为主,促进地区发展的同时实现景观地点的可持续发展,长远创造更多利益与价值。下文即为针对实际展开的对应分析,望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起到部分建议价值。
一、历史街区、生态景观概念
历史街区为历史遗产,多为城市中具有一定历史的老式居住区、商业区等。就其层次意义展开分析,可将历史街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历史街区的具象化意义,一为历史街区的虚拟意义[1]。所谓具象化意义,即指城市风貌与对应历史时期中所展现的片段,此片段通过历史街区的保留使民众能够通过游览方式了解当时文化背景与发生于历史街区中的趣闻轶事、风土人情等;而虚拟方面意义,则指历史街区为民众所带来的城市记忆、地方文化,于民众记忆中存留的特定时期缩影。总而言之,历史街区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且与城市文化具有较大相性与关联[2]。
生态景观可分为多种,包括自然、经济、人文方面等。其中的生态二字并不仅代表自然方面景观,更是历史背景下的特定范围内形成的“生态圈”,如历史背景下的商业结构、人际往来形式等。经保留或自然发展,此类景观与现代发展融合,但仍具有其特殊意义及特色所在,可作为一项较为重要的资源进行开发。除此以外,其中部分优秀的自然生态景观亦为此类景观的发展重点所在[3]。现阶段城市人口享受、接近自然的需求愈发强烈,关注人性、关注环境的精神追求亦同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一并出现新的需求方向,针对此类景观进行设计改造的目的正由此促成。
二、设计开展前的分类研究
生态景观分类过程中应结合实际需求展开,本文目的为针对原有景观进行合理的设计与改造,因此应将其根据改造方向及改造后的应用范围进行分类。首先为历史遗存景观。此类历史遗存景观的自身优势在于其能够切实改善实际情况,将具象景观、传统民俗等根据物质、思想方面进行归纳,针对此分类下的设计改造思想应尽可能地尊重其原有情况,将城市街区中的空间格局、历史特色元素加以融合的同时,利用地区文化特色、城市文化精神等因素将景观改造成多元化景点,即可满足民众实际生活需求,亦可于精神方面进行文化输出,实现整体提升。
其次为生态景观的分类,此次分类中主要以自然景观展开分析,上文中所述的生态圈相关概念可与历史街区分类融合,于历史街区改造过程中融入此类概念,具体可通过为游览者带来表演、民俗传统文化形式重现等方式进行展开。因此,生态景观分类中主要以自然景观作为分类对象,根据自然景观的形式不同进行分析。自然景观可分为水体、生物、山体、天象、植被等构成,实际过程中此类自然所形成的资源极为宝贵,仅属于特定地区存在的特定资源,若遭到破坏便不复存在。以亦较易受到影响的水体作为分析,我国环境内存在较多具备历史意义的自然生态景观,如济南趵突泉、贵州黄果树瀑布等,此类自然资源所具备的原生状态为历史城市提供融合机会,使城市以景观闻名,景观以城市保护得以继续发展。
最后为生态景观中的特殊分类,农业景观。农业景观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历史街区周边的田园区,一类为城市中、城市周边因城市衰败、对应地区民众需求变化、自然原因影响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区。此类景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且因其原本即从事与城市关联较为密切的生产活动,与城市共用同一套发展网格,使其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实现农业静态景观与生产动态景观。
三、历史街区生态景观的设计改造分析
历史街区生态景观的设计改造分析应结合实际展开,具体过程中此类生态景观的设计改造方式较为多样,但始终存在一点基本原则,即保护开发。近年来我国对此类开发措施具有高度重视,实际过程中开发措施与开发策略皆以可持续发展为准,下文即针对此类开发目的进行分析,浅谈对应景观的开发策略。
1.综合发展,全方位布局实现设计改造
历史街区、生态环境的设计与改造不能仅结合现有情况展开分析,更应将多类元素加以结合,实现共同发展。以实际为例,现阶段中的综合发展布局可以地区角度进行分析,将地区内所具备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发展的同时将此类相关资源联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实际过程中可开发旅游线路、发展周边经济的方式进行分析与研究,将各类经典进行进一步开发的同时辅以整体化保护,切实体现对应过程中的发展与进一步提升。如针对历史街区周边的农业生态资源进行保护的同时更应注意街区条件与周边自然景观,将其作为同一条线路,推出一日游、两日游等不同形式的旅游产品,实现开发的同时进行资源保护,明确旅游开发方向中的资源保护,阶段性保养的同时针对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估,保障其能够于正常运营的同时不会遭到破坏。
2.结合实际进行融合发展
结合上文中所提出的设计改造建议较为相似,皆为资源整合方向中的改造与发展。具体过程可举例分析。如成都的宽窄巷子,即为历史街区与现代生活融合发展的景观改造计划,且此类计划较为成功。宽窄巷子为“成都市民生活精神”的历史文化特色保护区,经历较长时间,且保护措施较为有效。现阶段中,宽窄巷子已成功融合文殊院、大慈寺成为成都三大历史保护区,保护措施主要以“落架重修、原址原貌”为主要改造原则,使用现代技术进行设计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资源有效发展,并结合周边产业形成综合生活商圈,既起到保护、改造设计作用的同时,更使对应资源得到发展,促进当地经济水平提升。
3.文化与社会效益结合
历史街区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具有文化价值、社会效益。将三者结合,共同推进经济发展为现阶段中较为有效的设计改造方式之一。此类设计改造思路、效果中较为突出的即为上海新天地。新天地位于上海市中心,中共一大会址亦位于此处。改造设计过程中不仅重视保护历史、保护生态环境,更将文化与社会效益结合,将建筑内部改造的同时注重空间效应的进一步开发,适应现代公共空间的同时亦可体现文化、商业的共同联系,既传承历史文化,亦增加经济效益。
结束语:针对实际展开分析,为使现代城市具有人文氛围及城市精神,需重视城市中、城市周边的各项生态景观及历史街区,重视保护的同时将其与现代生活结合,保障地方发展。本文基于发展、保护的角度展开分析,将历史街区、生态环境等因素与城市发展融合,意在保护历史遗产,并进一步使历史遗产切实产生作用。
参考文献:
[1]敖雷, 郑炘. 传统与现代:历史街区的建筑空间创新与景观空间整合研究——以常州青果巷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为例[J].中国园林,2018,34(6).
[2]沈宏,郑建楠.街道景观化改造设计——以京东燕郊行宫商业步行街为例[J]. 美术观察, 2017(6).
[3]刘彬,陈忠暖.权力、资本与空间:历史街区改造背景下的城市消费空间生产——以成都远洋太古里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6(6).
作者简介:罗文艳(1987.9-),女,江西南昌人,江西服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