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学院奖>> >> >>正文内容

王立平:“中国学院奖”有道可为

“中国学院奖”有道可为  

王立平  

 

各位与会嘉宾,各位朋友,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们相聚北京,在这里又一次重逢,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也感慨良多。岁月如梭,光阴似箭,我们“中国学院奖”的事业蒸蒸日上,薪火相传,还远播它乡,应该说所有参与这项事业的朋友们,都会感到欣慰和自豪。在此我要衷心感谢各位理事、各位老师们的热心参与!感谢政府、各协会和各方面的信赖与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国学院奖”常务理事会及秘书处的工作人员,欢迎大家的到来!  

元旦刚过,春节将至。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刻,我们相聚一叙,目的就是要总结一下中国学院奖走过的路,展望一下未来我们还将做些什么,一起把中国学院奖的事情做得更好,把我们的事业再推向前进。记得2003年王易跟我商量办“数码艺术展”活动时,我曾经说过,要把这件事办好,仅靠少数人不行,要依靠社会、依靠众多院校才能有所作为。因为社会的须求是我们的动力,社会的支持是我们的基础,各大专院校的人才是我们的骨干。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搭建一个平台,把不同系统、不同领域、不同群体、按常规很难聚在一起的单位和人才拢在一道,让社会须要的人才,走上社会的大舞台,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并在社会生活中实践、锻炼、检验和成长。“中国学院奖”就是本着这样的理念,在不断筹划和探索过程中诞生和发展的。八年多的时光过去了!“中国学院奖”依靠大家共同的关心和努力成长了,壮大了,也成熟了,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进步,而且是实实在在有目共睹的。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我们不能只看到昨日骄人的成绩,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学院奖走到今天,我们的肩上责任更重了,面对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呼唤,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应该或者说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完善我们的工作机制,扩大我们的工作领域,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努力把中国学院奖办成更加专业、更具权威、更有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最高奖项。任重道远,时不我待,中国学院奖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意义非凡的事业,值得我们为之付出更大努力,知道我们把个人的、小团体的、局部的、一时的利益放在一边,为我们共同的大事业做出更大的、无私的奉献。在办中国学院奖的漫长岁月中,有不少与我们并肩奋斗的伙伴已退居二线,也有不少同事荣登更重要的领导岗位。故友历历在目,我们会长久地怀念与他们共事的经历,不忘他们对中国学院奖做出的贡献,祝他们健康长寿!今天聚会的老朋友们依然热情如故,还有不少初次见面的新朋友更是朝气蓬勃。人才济济,高朋满座。可以预见“中国学院奖”大有可为!我衷心希望在座的各位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对我们的中国学院奖齐抓共管,迎来一个亮堂堂、光灿灿的明天。  

春节即临,我仅代表“中国学院奖“组委会,以及我的家人向各位理事和各位朋友致以新年的祝贺:祝大家身体健康,事业发达,诸事顺意,心想事成!  

谢谢大家!  

王立平  

2012年元月六日 

    

    王立平:国家一级作曲家,摄影家,《红楼梦》音乐创作者,四月影会发起人之一。代表作品:《少林寺》,《牧羊曲》,《葬花吟》,《大海啊故乡》,《枉凝眉》等。曾在“四五运动”中拍摄了大量珍贵历史镜头。其中,《让我们的血流在一起》获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颁发的四五运动优秀摄影作品一等奖和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四十年摄影艺术展览优秀作品奖,入选二十世纪华人摄影经典

    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中国版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权益保障委员会主任,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国电影乐团终身艺术指导。十届全国人大常委、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原专职副主席,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主席,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学院奖创始人之一。 

 

 


产品推荐(点击图片链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