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学院奖>> >> >>正文内容

第10期《流行色》杂志2017

 

《中国钢琴民歌》的文献性品格——杜鸣心序

 

   舒泽池创作的《中国钢琴民歌》出版了,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值得庆贺的理由:
   一、这是一本巨著,收录了 330 首中国民歌(其中包括中国作曲家原创的、具有民歌风格的作品 18首),这样的规模,新中国建国67 年以来还从未见过。
   二、规模庞大只是其特点之一,重要的是每一首的钢琴写作都是严肃认真的,作曲技法上经得起推敲,经过作者精心细致的构思而成。
   三、这部巨著,我认为它具有文献性品格。所谓文献,就是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舒泽池这本《中国钢琴民歌》是具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一部巨著。
 
现在我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对民歌结构的发展与延伸
   民歌的组成极其多样且千变万化,如何将它们在钢琴上进行加工,在结构上给予合理的组合,是检验每位作曲家专业能力的标准。舒泽池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创造性的工作,将民歌用各种技法展开和发展,听起来既亲切又丰富多彩。
   例 1:《对十》(第 059 首,河北汉族民歌)
   原民歌主题仅有 2/4 拍的 12 小节,现发展成单一主题的单三部曲式。8 小节活泼的引子加 12 小节主题的呈示,主题前 4 小节将引子左手的音型与主旋律巧妙结合,增强欢乐气氛。中段用主题前两小节将其分割,从左手转接至右手(4 小节),移位至下属方向(4 小节)再接 4 小节引子素材,回到再现12 小节的主部主题,随后 10 小节尾声(用主题最后两小节音型)结束全曲。
   这首仅 12 小节的民歌发展为单一主题的单三部曲式,听起来音调、风格十分统一,欢快的情绪贯穿始终。
   例 2:《牧歌》(第 161 首,内蒙古蒙古族民歌)
   这也是一首单一主题发展成单三部曲式的民歌。两小节切分、流动的引子后呈示主题,中段从 D 大调主题出发,通过D 大和弦转换到d 小和弦为媒介,转入 g 小调主题变奏,经过移位(g 小调的下属调),到 g 小调大属和弦(即 D 大调的主和弦),再现原调的全部主题。
   最后 9 小节的尾声,和声色彩斑斓,从 D 大调的重属和弦到属和弦,再接原调 D 大调的降 VI 级(即降 B 大和弦),转换至降 D 大和弦,再接 d 小和弦,最后两小节以 D 大调主和弦结束全曲。
   这首牧歌充分应用主题的特征音调进行和声色彩的变化,表达了旋律委婉而深情的意境。
   例 3:《绣荷包变奏曲》(第 279 首,主题采用四川宜宾汉族民歌《绣荷包》)
   这是一首用民歌《绣荷包》为主题写成的变奏曲。它是一首中型的钢琴曲,应用旋律与织体的变化和发展,使主题富于多种性格,同时也展示了钢琴的各种技巧。
 
二、精心构思的和声配置
   我国民歌的五声音阶居多,我们如何在五声旋律中配置多声部的和声音响,这问题曾引起学界热烈的讨论。有一种说法:五声旋律的和声配置不应有外来的变化音,否则就破坏了民歌朴素的原始风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现代技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兴起,打破了这条禁忌。舒泽池对民歌配置和声的写法是很讲究的,注重各声部的合理进行,外声部(特别是低音声部)都有相对独立的线条,从听觉上感受到和声色彩的变化,但与旋律的风格又能协调一致,这是难能可贵的。
   例 4:《大实话》(第 046 首,山东汉族民歌)
   在音乐主题陈述的开始,可以听到左手低音半音下行,衬托旋律活泼逗趣的风格与幽默感。
   两小节引子和五小节尾声的和声配置,应用了半音撞击的效果,更增强了全曲的欢乐情绪。
   例 5:《普茹莱弟弟》(第 180 首,内蒙古蒙古族民歌)
   这是一首凄凉的民歌,歌词唱道“孤苦伶仃的普茹莱,几时才能长大成人……”以下四小节的低音下行,细腻地表达了一种悲苦的情感。
   例 6:《阳雀不叫不下雨》(第 287 首,四川汉族民歌)
   在乐曲的尾声中,应用旋律结束的节奏,左、右手和弦反向半音进行,给人一种逐渐明朗,心旷神怡之感。和声的配置,具有鲜明的表情意义。
   例 7:《城墙上跑马》(第 010 首,内蒙古汉族民歌)
   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首民歌,它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愁苦情怀。左手和声的半音下行,渲染了悲剧色彩。
   以下段落中从第 21 小节开始主题的四次反复,和声声部在逐渐增强力度。之后,旋律压缩成一小节 , 同样四次反复,力度更加增强,并迎来了延展休止符—— 这种戏剧性的处理令人思绪万千,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三、织体的有效应用
   织体是根据音乐所呈现的内容与情绪而设置的。比如:欢乐的音乐用跳跃的节奏和织体,悲伤的音乐则用沉重的和弦音型或缓慢而流动的织体。特别是少数民族的音乐,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具有丰富多彩的节奏特点,给织体增添了无穷的变化与活力。
   例8:《巴塘连北京》(第008 首,四川藏族民歌)这是一首节奏鲜明的民歌,如像, 表 达了藏族同胞翻身庆新生,欢欣鼓舞的心情。
   例 9:《天鹅》(第 231 首,内蒙古蒙古族民歌)
   前奏与尾声的织体、配合以七和弦的 5 次向上连续移位,描绘了天鹅展翅飞翔的形象。
   例10:《道拉吉》(第051 首,吉林朝鲜族民歌)
   织体中出现 极具特色的节奏音型,令人想到朝鲜族长鼓打击的典型节奏。这一节奏型织体贯穿始终,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弹这首曲子,不由自主地会联想到朝鲜族同胞载歌载舞的欢乐景象。
   综上所述,舒泽池的这本巨著《中国钢琴民歌》的面世,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定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历史作用。
   我建议,我们教钢琴的教师(特别是教学童的教师)尽可能多地选用《中国钢琴民歌》来教。让上千万琴童在娃娃时期就能接触到百听不厌的优秀民歌和我们民族音乐的精华,让他们喜爱民歌,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我希望:我国的民歌随着钢琴音乐的普及,走进千家万户。让喜欢钢琴音乐的广大听众,不仅仅听到外国作曲家的经典曲目,也能听到我国美不胜数的民歌弹奏。舒泽池的这部巨著《中国钢琴民歌》将在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这就是舒泽池这本巨著的文献性品格。

 


首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