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学院奖>> >> >>正文内容

第03期2019年《流行色》总第392期

 

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 工作室 ” 教学模式
从单向走向开放的思考
 
刘 莹(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415)

 

摘  要:目前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仍存在较大的专业人才缺口,需要加快推进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培养更多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专业设计人才。文章将对民办高校环境数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进行研究,分析以往单向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几点由单向模式转变为开放模式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开放性

 

   前言

   在“互联网+”思想的引导下,高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越来越注重教学的开放性。通过利用网络等渠道,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同时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的整合、校内与校外师资力量的整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发展进行研究。

   一、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涉及领域广泛,主要分为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几大模块。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对应行业的设计岗位工作,近年来,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关的行业获得较快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为满足市场人才需求,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论指导下,民办高校环境艺术专业积极构建“工作室”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提前熟悉工作环境,了解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更有目的性地开展学习和自我提升活动。“工作室”教学模式起源于包豪斯学院,其核心思想是坚持走科学与艺术融合发展的路径,将传统学徒制教学模式与现代艺术训练模式相结合,开展类似于作坊式的教学活动。该模式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设计人才。但在民办高校环境艺术专业“工作室”模式的构建过程中,也存在单向性较强的特点,应在“互联网+”环境下,积极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1]

   二、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单向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单向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计的单向性。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知识内容涵盖面广泛,而且涉及范围不断拓宽,需要对专业课程设计及教学内容作出相应改进。但是从目前的专业课程设计情况来看,仍缺乏不同方向之间的协调性,单一对某个方向的课程内容进行改进,容易对学生的自主选择产生干扰,也难以全面反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

   (2)教学资源整合的单向性。“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最大化地利用校内和校外资源,特别要发挥企业精英讲师的作用,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实训指导。但是,目前民办高校的专业教学与企业的合作水平有限,在教学资源整合过程中,实际仍为对校内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因此师资力量水平提升较慢。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仍存在偏重于理论教学的现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都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但是目前专业教学中的理论教学仍然占有较大比例,而且与实践相脱节,完成理论教学后,再组织实践活动,容易影响实际教学效果[2]

   三、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从单向走向开放的具体路径

   针对上述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需要转变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从传统的单向模式改变为开放性模式,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1.加强校企合作,依托于互联网建立资源整合平台

   在此方面,首先应从学生专业学习和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学生毕业后要从事的具体岗位,为其量身订做合理的专业发展路线。应尽快改变以往民办高校较为封闭的教学模式,通过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依托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积极打造校内校外资源整合平台,弥补民办高校自身师资力量不足的缺陷。校企合作也是开展“工作室”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通过构建网络校企合作平台,可以提升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效率,同时兼顾企业的人才需求和高校的人才培养需求,并将两者有效衔接起来,让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业后,在所学专业领域获得较好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以网络平台为依托,通过做好沟通协调,由校企双方联合出资,共同打造线下实训平台。并由校企双方共同委派专业讲师,在明确双方教学和管理责任的基础上,配合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校内校外教学资源的整合,发挥学校和企业教学各自的优势,为协调理论与实践教学奠定基础[3]

   2.优化课程体系设计,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在开放式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实施下,需要对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做出进一步完善。在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在校内的学习活动,也要考虑学生在企业中接受的实训内容,并将两者联系起来,不断丰富课程体系内容,合理划分课程体系结构。在具体的选择过程中,则应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除了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外,应通过将创业和就业教育提前化,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然后围绕一个专业方向,选择选修课的内容。在平时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重渗透与学生专业发展方向有关的内容,可采取分层分组的教学模式,为具有不同发展意向的学生分别设计合适的探究内容。通过构建开放性的课堂,采取案例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等方法,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此外,还应该补充根据企业技术标准制定的特色课程内容,增加在校期间的实训活动,让学生随时在实训过程中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根据企业对应岗位的要求,补充所欠缺的知识内容。在此情况下,能够有效提升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针对性,充分满足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形式下,体验专业学习的乐趣。

   3.协调理论与实践教学,大力推行开放式项目教学模式

   在民办高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开放化发展过程中,无论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如何改变,都必须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调性,解决以往单向教学模式存在的根本问题,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在此方面,需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原则,针对以往课程体系设计及实际教学活动偏重于理论的情况,适当提高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同时,应积极探索适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教育新形式。比如在就业方向的指导下,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推行项目化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专业素质能力的综合提升。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点在于要以市场实际存在的项目作为依托,并结合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等,合理控制项目的难易程度,使学生能够切实在项目实训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发挥企业讲师的作用,利用其丰富的项目实战经验,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项目实操能力。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项目规划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使其在毕业后能够快速融入实际工作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单向教学模式向开放教学模式的转变,可以对“工作室”教学模式做出进一步优化。在更加开放、平衡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充分锻炼,满足自身专业发展需求,在学校学习期间提前熟悉工作环境,从而实现与市场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 张慧.关于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展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8(07):130+132.

[2] 石莉莉,杨元帅.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J].戏剧之家,2018(05):169.

[3] 张弦.基于BIM技术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128.

 

课题级别:武汉市教育局课题——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讨(课题编号 2013118)。

作者简介:刘莹(1984.02—),女,湖北武汉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首页 上一页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