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索
摘要: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动画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现阶段我国动画发展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在动画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把传统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还应积极融入新时代的文化元素,不断进行创新和丰富。基于此,本文针对中国动画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期望可以给有需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动画;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中华民族繁衍壮大的精神支柱就是民族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民族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环境、生活水平、人民精神思想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导致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渠道也有了更多样化的选择。有关人士已经认识到,想要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得到更好的空间,就需要把传统文化内核和现代传播媒介有机整合在一起,并进行不断的创新探索,近几年,愈发多的文化传播者都在其行业领域中取得了累累硕果。国产动画步入到蓬勃发展时期,前前后后创造出许多佳作,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例如在2015年上映的《大圣归来》、2016年上映的《小门神》《大鱼海棠》、2017年上映的《年兽大作战》《大护法》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都扎根于我国本土文化中,致力于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已经形成了新型的民族文化传播途径[1]。
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创新
近年不断有优秀的国产动画作品被创作出来,这些作品从取材到情节都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虽然有一些作品没有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进行取材,但是在塑造动画形象和倡导的主旨方面都扎根于我国本土文化,并进行了全新的演绎。从设计形象入手,不难发现这些题材中核心内容大多是来源于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其演绎的动画形象别有一番风味。例如《小门神》这部动画,是比较经典的,主要人物郁垒和神荼的设计形象都偏于民间年画形象,在此基础上,按照人物的性格差异进行了创新,郁垒憨态可掬、神荼高大威猛,这都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伸,成为了别具一格的中国版怪兽。在设计人物造型和服装时,彰显出浓厚的中国风,神荼的服饰是按照我国古代门神的服饰进行创作的,对于细节的处理极其细致到位,都是经过了仔细的研究,例如把铁布衫和精致的雕纹铠甲进行结合,服装上都设计了祥云和狮子纹,在设计肩部和腹部的纹路时都使用了盘金绣方法。最具特色的是,设计人物出场时也都体现出浓厚的中国风,像锦鲤化龙、神龟驼仙岛等等,《小门神》里的中东竹镇取景自南浔古镇,动画中出现的古典建筑和新式建筑完美融合在一起,带给观众独特的视觉冲击[2]。充满现代气息的人物特点和神话里的神仙特质进行结合,搭配独特的制作手法,塑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造型,使得影片生动异常。影片生动与否取决于对形象的塑造,影片立意是否有深度则取决于对主旨的确认,我国动画电影里的切入点是多种多样的,但最终都是通过主角的经历折射真实的生活历程,然后研究生命的意义,真实地表达出对坚持、幸福、变革的理解。还有一部收获了9.56亿元票房的良心之作,即《大圣归来》,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不止体现在票房上,重要的还是体现出了动画制作人对民族传统文化深刻的认知,深刻细致地描绘出英雄人物奋起和斗争的艰辛路程,故事内容非常饱满,主旨立意非常鲜明,激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在影片里还大量出现了我国传统的烟花爆竹、大红灯笼、窗花等物品,在情境建设中还运用了福建土楼、层层梯田等景象,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得到了全方位呈现[3]。
二、动画创作中的风格
民族传统文化给我国动画制作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把二者有机融合,使得中国动画中的民族风格更加突出。我国动画发展路程是比较短的,可以说是近年兴起的一项艺术,也正是因为结合了我国本土文化,因此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变化。在上世纪60年代时期,我国著名动画导演特伟就已经开始把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到动画制作中,大力倡导中国动画要坚持不懈地向民族化路线前进。从此以后,愈来愈多的艺术家都开始关注中国动画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问题,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探索和研究,不断积累、不断开拓,在这个摸索的过程中,创造出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动画著作,例如《大闹天宫》、《渔童》、《孔雀公主》、《哪吒闹海》、《牧笛》、《阿凡提的故事》、《猪八戒吃西瓜》等等。《孔雀公主》的制作就引用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装饰画元素;《哪吒闹海》引用了年画、戏曲等艺术元素;《牧笛》引用了水墨画艺术;《猪八戒吃西瓜》引用了皮影和剪纸艺术[4]。这些作品的大热和成名就是因为具备了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所以被全世界人民认可和赞誉。现阶段受日本和美国动画影响,有一部分动画作品的制作一直在模仿其他国家,忽视了本土文化的传承,既没有吸取其他国家的精华,也没有彰显本土文化特色,导致这些作品在播出以后反响平平。这就体现出特色的重要性,想要让中国动画具备鲜明的特色,就要不断吸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步伐,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融入更多新鲜血液,进一步推动我国动画行业获取更好的发展。
三、传统和现代的创新融合之道
我国动画行业发展迅猛,已经取缔了日本世界第一动画片生产大国的地位,通过对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我国动画制作和质量方面依然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中国动画要在立足现实社会、引进现代技术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彰显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这就需要有关人士坚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在塑造形象和主旨立意时,要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在进行文化解读和文化传承的方法上,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细节问题,这也给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带来了更多的启发,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要坚守民族之根。动画制作人在把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作品里时,要注重立足在民族文化本质和内核上。中国动画制作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要注重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真实地呈现、有效地传播民族文化之核心。目前在动画电影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日本动画,既具备了精良的制作,作品背后还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宫崎骏创作的《龙猫》,就是来自于一段传说,自然地流露出民族文化中深藏的本质[5]。在这个方面,我国动画还需要不断提高。
其次,动画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要立足于新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群体的实际发展需求,要帮助其提高审美价值,防止传播不当信息。在我国动画领域中,受众主体就是青少年群体,同时还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人物。青少年的接受需求通常体现在审美接受和文化接受方面,在提高动画制作水平的同时,还要满足青少年的文化诉求,动画传播的内容和思想必须是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我国动画制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创建民族动画电影的独特审美,不要模仿其他国家,要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着重延伸传统文化元素、有效呈现文化底蕴,精准掌握中华民族精神内核。
综上所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动画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动画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要进行积极不断的创新,例如风格的创新、艺术元素的创新、立意的创新等等。我国动画行业的发展是前途无量的,不要为一时的窘迫而气馁,要奋起直上、勇往直前,积极学习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要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不断吸取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通过创新引入新鲜血液,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本建. 论中国动画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 电影文学, 2014, No.604(7):38-39.
[2]杜婵, 陈俊杰. 中国动画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分析[J]. 美与时代(中), 2014(5):65-66.
[3]汤家骏. 中国民族动漫的发展路径探索——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开发视角[J]. 歌海, 2016(6):114-116.
[4]董春曼.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中国学派”动画的思考[J]. 大众文艺, 2016(15).
[5]薛毅. 传统文化传承与中国动画片发展构建研究[J]. 电影文学, 2013, No.580(7):50-51.
作者简介:雷羽生(1989.10-),男,江西上饶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统艺术文化及动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