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术文章
近年来,以项目负责人主持了 1 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设计形态学研究”、6 项“设计学”方向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出版著作 3 部,学术论文 153 篇(其中 SCI 论文 56 篇,累计影响因子 127.848)。
在设计形态学领域,提出了设计形态学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法有效改善了设计形态学分析中的推理与融合能力,对于提高设计过程的创新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科学意义,在《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SCI影响因子 3.358) 上发表的文章 An integratedAHP and VIKOR for design conceptevaluation based on rough number 入 选ESI 高被引论文,该论文创新性地提出了群决策环境下考虑不确定性的设计方案综合评价方法,解决了设计方案的定量评价问题。
在创新设计领域,建立了主观审美与客观量化结合的融合创新方法,在人工器官领域成功应用,建立了人工器官美学设计的约束性条件与评价标准、中国残障人士用户体验与审美舒适度、人工器官美学设计工具与美学工程实现技术,有效解决了残障人士的运动、视觉等功能以及审美需求,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国际期刊《Artificial Organs》的主编 Malchesky在《Artificial Organs》上连续对胡洁团队的 3篇论文 Hu Jie*, Artificial Organs. 2012, 2014,2015 (SCI 影响因子 2.403) 进行了跟踪评价,肯定了候选人在分析中国残障人士的行为特征,建立中国患者行为的数据库,根据中国患者的生活方式与体验需求,对人工器官进行的创新设计的贡献。
二、教学的教育成果 ( 团队 )
结合“设计学”特点,建立了上海交通大学特色的设计类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学科负责人,创建“设计学”博士点,构建了本硕博贯通的“设计学”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工业设计教学团队建设,组建成了一支专业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理念先进、学术背景多元化、国际化的师资队伍。获得 2018 年度中国工业设计十佳教育工作者。
以“设计学”人才培养为试点,在全校率先进行了“目标设定 - 过程培养 - 目标达成 - 持续改进”的全过程闭环人才培养改革,相关成果获得 2017 年上海交通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并推荐到上海市,获得 2017 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积极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在教学中坚持问题导向、好奇心驱动的研究性学习,基于项目、强调知识和方法在消化后的整合创新,教学评价得分优异,两次获得优秀教师奖。除了承担本学院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更着重面向全校开设设计类通识课程,旨在培养全校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与文化艺术素养,2008 年创建面向全校的《创新思维与现代设计》课程,十年评估优异,经过遴选,确定为第一门致远荣誉通识核心课程。
三、公益事业的义务与贡献
担任上海市现代设计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积极推动“设计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推广,积极参与上海“设计之都”的建设工作,主持上海市“人工智能”智库内涵建设项目,极力推动上海的“智能与创新设计”的技术与产业化升级;担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特邀副会长,积极参与工业设计的高校与企业联盟,推动中国创新设计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四、对行业未来的展望
设计行业经历了艺术设计、艺术与科技及商业的融合、技术驱动的设计等过程,设计的未来应该是:让设计先于技术,让设计引发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此外,设计应该与产业紧密结合,实现“设计 + 产业”。国务院 2016 年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数字创意、绿色低碳,列为五大10万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设计应该紧密结合这些新兴产业,例如“设计 +高端制造”,就是高端装备的智能与创新设计,“设计 + 数字创意”,就是数字创意设计;“设计 + 绿色低碳”,就是可持续性生态设计。
五、环境下的自我认识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以创新驱动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既契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也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创新的源头在设计阶段,在“十二五”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纲要、以及《中国制造2025》中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产品设计行业,并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文件,将产品设计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大力促进国内设计相关产业发展。因此,有必要充分认识创新设计能力的提升,对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转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设计学科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一流学科群的建设正是迎合这次机遇与挑战,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中国设计学科的建设中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