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唐代服饰图案的设计表达研究
孙恩熙(四川师范大学 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
摘 要:唐代综合国力强盛,社会物质富庶,其自由开放的政治环境、兼收并蓄的精神文明,孕育出了绚烂多彩、华美富丽的服饰文化,极具时代特色。本文将以唐代服饰图案为研究对象,归纳分析唐代流行服饰图案的设计特点,及探讨其蕴含的时代特色、文化内涵、人文精神、自然关系、情感寄托等设计表达内容。最后从承载图案在服饰上的表现力的客体角度出发,尝试研究不同的工艺技法表现服饰图案的表达关系,探讨唐代传统服饰图案与承载图案表现力的工艺之间的设计表达关系。
关键词:唐代;服饰图案;设计表达;工艺表现
一、唐代服饰图案的设计特点
1.唐代盛行服饰图案元素
唐代盛行服饰图案元素有:团窠纹、连珠纹、团花纹、朵花纹、连枝纹、飞鸟撷枝纹、狩猎纹等。每个纹样形制变化丰富,可相互结合使用,搭配成新的符合图案,如团窠纹、连珠纹就常在一起使用,连枝纹搭配个别朵花纹,便形成如缠枝牡丹纹、缠枝菊花纹等。但无论如何变化,表现在服饰上的图案整体,都满足了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
(1)团窠纹、连珠纹
团窠纹、连珠纹常结合适用,作为团纹常见边缘装饰。纹样基本骨骼为平排连续的圆形组成作用性骨骼,圆周饰连珠作边饰,这种形式是受波斯萨珊王朝的影响,也可能是当时出口贸易适销的花样。
(2)团花纹、朵花纹
常用花卉纹有:牡丹、莲花、石榴、此外还有附和诗意文雅的梅、兰、竹、菊等。团花为外圈为圆形的纹样,花纹呈四周放射或旋转式纹样。其圆形饱满匀称,内容丰富多彩,使圆形产生合理的空间层次,极富装饰性。
散点式小蔟花、小朵花:取花叶的自然性做成对称形小蔟花,作散点排立。
(3)连枝纹
又叫忍冬纹(金银花纹),传入日本后被称为“唐草纹”,常作为团纹的边缘空隙填充的装饰性纹样。也配合朵花纹作为连续性构图的花枝纹。
(4)鸟衔花草纹
常用鸟禽类多为鸾凤、孔雀、大雁、鹦鹉等,有的作飞翔式,有的作栖立式。鸟禽口中所衔花枝常为:瑞草、绶带、璎珞、同心百结、花枝等。
(5)狩猎纹
以描绘狩猎场景为内容的图像,作自由散列式或联珠团窠式。唐代狩猎纹饰不仅运用广泛,而且刻画精美。这与唐代皇族盛行狩猎为乐有关,也表现了大唐社会崇尚力量之美,喜好豪迈阳刚之气。
(6)陵阳公样
益州的大行台窦师伧(封陵阳公)创制的锦绫新花样,有对难、斗羊、翔风、盘龙、游麟、狮子、天马、对禽对兽,如花树对羊、对鹿等瑞锦宫绫,图案构图各异、背景不同,但布局协调、相互衬托,具有整体和谐之美,既能通过每个图案透视其中的寓意,又能以一组图案表达一种深刻的内涵,从极为平常的被面装饰题材中,折射出某一时期整个社会的文化心态及生活方式的特点,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艺术特征。
2.构图布局
(1)单个纹样图案的构图特点
唐代服饰图案常依据构思、联想,将几种形象添加在一起,组合成构图饱满的符合纹样。花卉图案的造型变化,常用花中套花、叶中套花、花中套叶等添加手法;团窠、连珠、花枝、对兽纹即是运用巧妙的构思,增强图案的联想,将几种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运用取舍、概括、求全、象征、神似、抽象、简洁的手法,使其更加典型化、个性化。
(2)图案于服饰的布局特点
图案在面料上的布局常流行四面连续的满地布局。图案在服装整体上的布局,在衣身上为四方连续的满地花纹,在衣边、配饰上,则常用二方连续的横条式布局。
(3)色彩特点
唐代经济繁华、风气开发,服饰尚胡风、色彩鲜艳斑斓。唐代尚华美,服喜用颜色,所以唐代服饰整体上色彩基调明艳富丽。较为传统的五正色有青、白、黑、红、黄。而间色、混色则有万千变化,均可在常服使用。
唐代女性的服装款式上下阶层差距不大,主要差距在于面料和颜色,贵重的绫纱锦缎,大红大紫的颜色,只有高官命妇才能穿着,平民男女只能穿粗布、麻布,颜色只能用浅黄、青、黑等等。
二、图案在服装中的设计表达
1.时代特点
盛唐时期的女子服饰空前的华丽夺目,款式新奇繁多,材质上乘,代表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所能达到的巅峰,是中国古代服饰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成为盛唐时期政治气氛宽松、社会经济繁荣发达、民族关系融洽、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真实写照。
2.文化内涵
唐代服饰图案在图案题材、造型应用上,反映强烈的寄情言志的心态特征。注重图形的寓意和象征及感性地对形象整体把握,是东方审美方式讲究悟性的美学思想特征。图案承载的内容有:生命繁衍、观物取象的恒久主题和迎祥纳福、辟邪除秽的美好理念。
图案与服装的关系表现在,图案可以丰富服装整体效果,可以更为直接地表达设计者的设计想法,图案在服装中的呈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三、图案在工艺中的设计表达
1.服饰图案在唐代的工艺表达方式
唐代的工艺主要有织锦、染缬、刺绣等。唐代女性裙子的材质种类有绸裙、纱裙、罗裙、银泥裙、金缕裙、金泥簇蝶裙、花笼裙、百鸟毛裙等,展现了唐代服装工艺的技艺水平之高超。
(1)织锦工艺
唐代的织锦技艺因其工艺发展,改进了小花楼提花织机,从经锦织造转变成纬锦织造,所以纵向纹样单位长度可以更长了,团纹图案面积更大了,以满足当时流行的从西域传过来的团花纹样。所以,流传下来的大部分唐代织锦残片,其服饰图案多为团纹作为单个纹样,重复四方连续性布局于织锦面料上。
(2)染缬工艺
中国古老的服装染色技艺“三缬”有绞缬、蜡缬、夹缬。“缬”字出现很迟,约在唐代才有“三缬”之名,用作古代防染印花织物的统称。唐代《一切经音义》“以丝缚缯染之,解丝成文日缬”,很清楚地解释了“缬”的本意是绞缬,实际上就是今日所称的扎染。染缬由于技术条件限制,图案纹样和锦缎多不相同,即使同一种图案,和色效果也不一样。
(3)刺绣工艺
唐代贵族服饰尚奢华,刺绣工艺与此同时也得到创新发展,金泥、银泥、百鸟毛等刺绣技艺得到创新发展。唐代丝织物加工,已使用过种种不同的复杂技术,大致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包括色彩复杂的文锦和两色花或本色花的绮、縠、绫、罗以及花纹突起的“剪绒”、薄如烟雾的“轻容”、“鲛绡”纱。这些丝织物除剪绒外,其余加工方法,都是在织物提花过程中一气呵成。第二类包括各种不同的“刺绣”和“贴绢”“堆绫”“泥金银绘画”“染缬”等等。加工方法都是在丝织物成品上或衣裙材料成品上,另外通过复杂手续完成的。
总结
唐代服饰独具特色,极为美丽,无论是款式、面料还是团花的设计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唐朝时期的服饰图案开始转向动物纹和花草植物纹,创造了宝相花、卷草、团花等装饰图案,也常配以禽鸟、蜂蝶、昆虫之类,以丰富画面内容,使之生动活泼,艺术风格丰满富丽。
承载唐代盛行服饰图案表现力的工艺技艺,也与此同时得到飞速发展,织锦工艺的进步使得图案在服饰面料上的受限大大减小,从而更自由地发挥服饰图案的创新能力。三缬染布技艺也创造出新高度,创新了彩色夹缬技术。唐代贵族服饰尚奢华,刺绣工艺与此同时也得到创新发展,金泥、银泥、百鸟毛等刺绣技艺创新发展。唐代盛行的服饰图案不断创新,与同时期不断进步的纺织工艺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彼此的创新发展,共同谱写了唐代服饰文化的华丽篇章。
参考文献:
[1] 黄能馥,陈娟娟.中华服饰艺术源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雷圭元.中国图案美[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3] 纳春英.唐代服饰时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孙恩熙(1994.11—),女,四川泸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代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