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第03期《流行色》
第 2 页:新中式风格室内空间纺织品的色彩分析 ——基于国内不同城市的样本案例
第 3 页:色彩在空间中的情绪体验
第 4 页: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 ——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第 5 页:蒙古民族色彩现代应用之“器道合一”理念研究
第 6 页:浅析蜷川实花色彩美学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
第 7 页:色彩构成在数字媒体短视频中的创新与运用
第 8 页:论数字插画在短视频中的运用
第 9 页:陕西关中地区民间刺绣的色彩差异性分析 —以东府为例
第 10 页:现代广告新媒体设计中的色彩运用研究
第 11 页:伊斯兰风格陈设品在住宅空间中的应用
第 12 页:作品
第 13 页:流行服装图案设计中生态印染技术的应用
第 14 页:服装面料再造设计的分析
第 15 页:基于唐代服饰图案的设计表达研究
第 16 页:浅谈服装结构设计中装饰与功能的结合
第 17 页:服装结构设计的美学元素运用探索
第 18 页:虚拟现实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发展
第 19 页: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茶艺元素的运用
第 20 页:现代服装设计中汉服元素的创新应用
第 21 页:浅谈人格特征与服装色彩偏好
第 22 页:新媒体语境下图形图像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变化研究
第 23 页:招贴设计中的设计思想初探
第 24 页:视觉传达在品牌建设中的设计与应用
第 25 页:插画艺术在现代公益广告中的应用研究
第 26 页:前现代时期三大艺术运动中平面设计的发展及特点
第 27 页:浅谈如何提高平面设计创意
第 28 页:浅谈传统水墨语言与现代平面设计
第 29 页:视觉审美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构建
第 30 页:试论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
第 31 页:动态广告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的价值探析
第 32 页:新媒体在数字服装博物馆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以江西服装学院服装博物馆为例
第 33 页:水彩技法在动漫插画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第 34 页:媒介融合下的新闻传播分析
第 35 页:新媒体艺术表达形式的象征性研究
第 36 页:动漫设计中现代插画的应用研究
第 37 页: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实践
第 38 页:浅谈国产动画与好莱坞动画
第 39 页:试析影视后期制作中AE的应用
第 40 页: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
第 41 页:粉红色以外 —— 女性向设计的新可能
第 42 页:美国现代设计大师雷蒙德 · 罗维的商业设计
第 43 页:地域文化在哈尔滨红肠品牌形象设计中的研究
第 44 页:浅析基于扁平化艺术设计风格的UI设计
第 45 页:热转印技术油墨在纺织材料上运用的通融性探索
第 46 页:高脚杯意象映射造型研究
第 47 页:包装空间的延展设计研究
第 48 页:基 于 “ 事理学 ” 的明式圈椅设计评论
第 49 页:浅谈标志设计中比例的重要性
第 50 页:中西方建筑设计风格的差异与融合
第 51 页:关于诗意民宿灰空间活化景观设计的探讨
第 52 页:基于视觉传达语境下的武强年画再生性设计研究
第 53 页:电脑艺术设计中创意与灵感的表现探析
第 54 页: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创新途径研究
第 55 页:我国城市文化中心设计中的地域特色研究
第 56 页:区域品牌化对生活概念店的作用
第 57 页:海南 “ 海上丝路 ” 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第 58 页:浅析现代品牌食品包装的创意图形表达
第 59 页:空间形态倒置设计手法探究
第 60 页:“ 水 ” 在水彩画中的作用探析
第 61 页:版画艺术中的色彩语言研究
第 62 页:浅析丝网版画色彩语言的魅力
第 63 页:色彩的主观性在油画风景创作中的运用表现探究
第 64 页:试析中国古代人物画的 “ 蒙太奇 ” 技法运用 ——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
第 65 页:探究中国画的构图特色
第 66 页:传统绘画理论对当前中国画教学发展的作用
第 67 页:浅谈手绘插画在当代插画艺术中的价值和意义
第 68 页:中国画墨色探究
第 69 页:公共艺术在黑龙江少数民族旅游文化发展中的建构
第 70 页:新媒体视角下的广西民族特色民宿品牌文化推广
第 71 页:从《说文 》 服饰类汉字透视中国古代服装面料
第 72 页:鄂伦春族桦树皮制品图案艺术与文化内涵研究
第 73 页:南昌海昏 侯 国遗址文化的价值内容探索
第 74 页:试谈草书的起源、嬗变与书法艺术自觉
第 75 页:祭祀仪式中任庄扇鼓的舞蹈形态特征
第 76 页:浅析中国流行音乐的文化特点
第 77 页:舞台监督在现代舞台演出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第 78 页:舞蹈表演艺术中情感基调的把握策略
第 79 页:浅谈器乐演奏时的心理变化
第 80 页: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
第 81 页:新时期抚州采茶戏的发展研究
第 82 页:陕西民俗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 ——以《弘德集》为例
第 83 页:基于智能模拟工厂下的现代学徒制探索
第 84 页:浅谈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第 85 页:浅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碎片化阅读及其社会影响
第 86 页:大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分析
第 87 页:从目的论视角看英语文学书名的翻译
第 88 页:拉班舞谱在艺术课堂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第 89 页:对比解读《呼啸山庄》与《简爱》中的女性形象
第 90 页: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 工作室 ” 教学模式 从单向走向开放的思考
第 91 页:高校中国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 92 页: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第 93 页:英美文学辅助高职学生文学素养养成研究
第 94 页:民族服装设计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
第 95 页:高职平面设计类课程中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第 96 页:对高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第 97 页:对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与美术课程构建探讨
第 98 页:新时期美术审美能力培养的研究
第 99 页:对中职学校美术教学方法的探究
第 100 页:美术素描能力提升的探讨
第 101 页:高校绘画专业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实践与探索
第 102 页:大学音乐鉴赏教学的理性与审美探析
浅谈标志设计中比例的重要性
和必昌(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丽江 674100)
摘 要: 在普通的大众眼里,艺术创作具有强烈的随意性、自由性,特别是对标志设计更为不了解,一枚标志设计的难度在哪里?设计出优秀的标志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法则?在大部分关于标志设计的书籍和教材中笼统地讲了遵循美的法则。美的法则又是什么?道不清,说不明。本文粗浅地从比例上探讨比例在标志设计的重要性,以点带面,从而引起设计初学者对比例在视觉艺术领域应用的关注。
关键词: 标志设计;比例;重要
众所周知,标志以其形态小、承载信息量大、视觉形象符号化等独特的视觉语言占据平面设计重要领域。如何将标志设计好,一直是广大设计者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比例在视觉艺术领域应用非常的普遍,本文主要从比例规范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来解析比例应用的重要性,对标志设计的规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标志设计过程中应把比例的规范应用放到重要位置,甚至是应把比例这一概念应用于标志设计过程的始末。当然我们探讨比例不仅可以从形状和线条方面,色彩构成同样存在着比例的问题,笔者重点的阐述是在前者。
一、 比例
视觉艺术依附于特定的形态和色彩呈现在人类面前,人类对物体的形态比例研究已久远。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对美好事物的研究和探索越来越深入,逐渐归纳出“美”的事物规律性,掌握规律,应用规律,为人类的文明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8世纪法国建筑师布隆代尔说得很肯定:“美产生于度量和比例。”比例是数学术语,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用于反映总体的构成或者结构。在设计中不可缺少千变万化的比例,从本质上说,总是指造型整体与局部之间和局部与局部之间,还有整体与其他整体的集合即环境之间的数量关系,笔者主要从设计构成形式来探讨比例。
对称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对称同样属于一种比例,即反映一个总体的各个部分的数量、造型、大小等方面一致,对称形式可分为中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种形式。纵观东西方,人类将对称美应用于生活环境的改造中的案例举不胜举,如中国的故宫、印度的泰姬陵建筑布局是以中轴线为对称,表现出古代帝王行宫的四平八稳和王权至上,体现威严与肃穆。自然界中的很多树叶同样中轴对称,果实和花瓣较多表现为中心对称,同样表现出自然之美。
等比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在造型设计中经常使用。
毕达哥拉斯学派所发现“黄金分割”是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其比值是一个无理数,取其前三位数字的近似值是0.618,如图一所示。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因此称为黄金分割比,也称为中外比。这个数值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阿恩海姆在其代表作《走向艺术心理学》中清楚地写道“黄金分割比,亦即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之比等于较大部分与两者总和之比,产生出大致为5:8这样的比例,它也许能成功地将牢不可破的整体同充满生气的张力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比例也满足了意大利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数列。
图一
斐波那契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34,55,89,144,…这个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斐波那契数列的发现者,是意大利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Leonardo Fibonacci),生于公元1170年,卒于1240年,籍贯是比萨。斐波那契数,亦称之为斐波那契数列(意大利语: Successione di Fibonacci),又称黄金分割数列、费波那西数列、费波拿契数、费氏数列,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斐波那契数会经常在我们的眼前出现——比如松果、凤梨、树叶的排列,某些花朵的花瓣数(典型的有向日葵花瓣)、蜂巢,蜻蜓翅膀、超越数e(可以推出更多)、黄金矩形、黄金分割、等角螺线、十二平均律等。正如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简单的数字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符合这种度量关系的简单几何图像,均可揭示出大自然最深刻的奥秘。
二、 比例规范使用,可以提升标志造型的美
“比例的理性化是为了消除知觉中直觉判断的不确定性。”这主要给我们的启示是进行艺术创作不是随意创造的。观察事物的一般规律是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整体比例的协调与否决定了视觉作品的成败,标志设计作品也无另外。标志的整体外观决定了标志是否能引起受众的注意,从而起到标志的作用。我国的国旗整体造型是黄金矩形,即长和宽之间的比例为黄金分割比,五角星中的所有线段之间的长度关系都是符合黄金分割比,因此五角星同样也被很多的国家应用于国旗和国徽。一个国家的标志设计遵循美的法则,更不必说是一个企业或产品的标志。从标志图形发展历程看,从图画到图案,图案到几何图案,从具象到抽象,由繁到简。构成标志造型元素的点、线、面、体构成合理的结构,从标志应用领域来说,标志必须长期、广泛地使用到商业的各类载体,这就决定了造型不可能太复杂,必须单纯、符号化。标志是一个企业或产品的综合内涵的集中表达,是视觉符号的标准化,具有象征功能和识别功能,是一个企业或某种品牌的代表。因此,设计师在进行标志设计制作过程中应该把比例的使用贯穿于设计的始末,有利于提升标志设计的形式美。
三、 美的比例是相对的
没有绝对美的比例,只有好的比例,美的比例,或者是合适的比例。很多日常生活告诉我们,美的比例不仅仅是物理的数的关系,还可以是视觉的关系,如我们熟悉的法国国旗是蓝、白、红三色从左到右垂直排列的三色旗,三色彩从视觉上是均等的,如图二所示,实际色彩面积比为30:33:37。就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的“燕瘦环肥”就是最好例子,连苏轼都说“…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阿恩海姆曾经说过:“我们可以想起无数的例子,其中比例也都要受到实际运用的影响。”包括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各类产品设计的比例也是如此,由于中西民族的差异,西方人的衣物、汽车、家具等的大小与中国人的尺寸有着明显的不同。同样的中国,北方和南方也存在差异。因此,好的比例、美的比例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相关的,不可孤立地、单纯地套用比例,比例是与设计的对象、设计的创作意图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图二
是否能在具体的设计作品中获得美的比例对每一位设计师都是一种考验。
参考文献:
[1]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143.
[2] 鲁道夫·阿恩海姆.走向艺术心理学[M].丁宁,译.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90.
基金项目 : 本文系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特色课程”“标志、企业视觉识别设计与制作”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和必昌(1980.12—),男,云南丽江人,艺术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民族艺术、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