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写关于保罗·兰徳的文章时,用了一张保罗 1981 年设计的海报,海报上三个视觉元素,眼睛 (Eye)、蜜蜂 (Bee)、M (IBM logo中的M),Eye, Bee, M 在英文里念起来即 IBM。这张海报是为 IBM 一个内部活动设计的,起初公司高管并不想用,保罗自己出钱印刷,后来这张海报成为保罗最有影响的作品。保罗的这张海报简洁、诙谐,可爱,给 IBM 一贯西装革履十分严肃的形象抹上了几分人文色彩,海报的设计手法很像中国民间图形中的谐音方法,如用蝙蝠来象征“福”,用莲花与鱼象征“连年有余”,我很喜欢这张海报,并且把它常年挂在我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办公室里。重新观看这张海报也激发了我去近距离观察发生在 IBM 的几件事。
第一件事是企业对设计的重视。作为美国平面设计之父,保罗 60年前设计的 IBM logo 成为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的典范。保罗是我的老师,1985 年我在瑞士布利萨戈 (Brissago) 参加了保罗的课程,1986 年我去耶鲁大学读研究生时保罗仍然在耶鲁授课,1989 年又做过他的助教,在聆听教诲的同时得以近距离了解这位世界现代设计史上被誉为美国平面设计之父的重要人物。他的教学理念、设计思想对我的事业发展无疑地起到了很大影响。1989年我给他做助教时,他告诉我,当时IBM很重视设计,他在 IBM 担任了多年的设计顾问,IBM 每年付他 25 万美金保留费以确保每个月保罗可以为公司做一天的顾问。做为一家传统 IT 企业,IBM 却非常关注设计,因为设计可以帮助建立企业形象,帮助销售业绩的增长。
IBM 对于设计的重视 , 有赖于企业高管对设计的认识,一封 1966 年12 月 20 日时任 IBM CEO 的(小)沃森给员工的信可以说明他对设计的重视程度。“好的设计是好的业务,好的商业行为。 富有想象力地使用设计有助于销售我们的产品。 愉快,有效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士气和生产力。 印刷品的戏剧性设计增加了其消息影响力。主管传播的副总裁负责公司的所有设计活动,从建筑到室内设计,展示,产品,包装,与印刷品设计。由于设计的卓越性涉及所有业务领域,因此您应确保所有人都了解其重要性。”
第二件事是 IBM 设计师的数量。2012 年 IBM 有设计师 375 人,2015 年增加至 1100 人,2017 年设计师人数计划增至 1500 人,我们甚至可以说,IBM 是美国设计师人数最多的公司,如果以人数来计算,它可以说是全球最大的设计公司。IBM 不断转型,从做收款机到造电脑,进而转型成为软件公司,管理服务咨询公司,在其内部,设计的作用已经发生改变,设计不再是为了卖电脑,而是在倡导以设计思维的方式了解和认知客户。近几年,公司即使在大规模裁员的情况下,设计师占员工人数的比重却呈逐年上升趋势。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时代必将对设计界带来一定的冲击,我们设计师的很多工作也将会被人工智能系统所取代,如同桌面出版革命让排字、校对色彩、制作版面等工作消失。但某些工作的消失并不意味着设计行业的消失,回顾前几次工业革命,我们可以看到,历次工业革命,带来设计理念的转变,设计价值的转变,同时也给设计带来巨大的机会。第四次工业革命也一样,在人工智能,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IoT),工业 4.0,新能源,新思维兴起的时候,也为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教授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同学科和发现成果之间的协同与整合变得更为普遍。不同技术相伴相生,催生出许多以前只能在科幻小说中才能看到的有型创新成果。比如,数字制造技术已经可以和生物学相互作用,一些设计师和建筑师正在将计算机设计、增材制造、材料工程学和合成生物学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系统,实现微生物、人体、消费产品乃至住宅之间的互动。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制造出(甚至可以说“培植出”)的物体具有持续自我改变和调整能力(这是动植物的典型标志)”。 第四次工业革命引起了世界经济论坛的关注与讨论, 2016 年在天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就以“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为主题,围绕第四次工业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麻省理工的 Erik Brynjolfsson 和Andrew McAfee 在《第二次机器革命:数字化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经济与社会》(The Second Machine Age: Work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in a Timeof Brilliant Technologies)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拐点上,通过发展自动化和生产“前所未有的事物”,这些数字技术将得到全面发挥。
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创业。我们这里所说的设计师创业,并非开办一个设计师事务所,或者打造一个设计品牌,而是涉猎到非设计行业。比如 AirBnB 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其实在国内,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小米,联合创始人里面都能找到设计师的身影。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聘用设计师出身的高管,如耐克、雷克萨斯、起亚、英菲尼迪等很多企业的 CEO 都是设计师。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咨询公司、金融机构、IT 企业收购设计公司。
我们要不断重新定义设计,重新定义设计师,重塑设计师,作为最根本的,我们还需要重新定义设计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很多行业或是消失,或是大量削减人数,设计行业也一样,但这并不意味着设计行业的消亡,正相反的是,未来社会更需要设计师,只是是与以往不同的设计师,如同 IBM 对设计师的需求改变一样。我们要不断重新定义设计,重新定义设计师,重新判断设计的价值。而设计师因为他们的职业特点,他们对用户体验的关注,他们所普遍具有的同理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加上对跨行业的经验,使他们可以为企业带来美化产品之外的价值。设计由最初对产品的关注被提升到组织与策略的层次,设计一词不再局限于有型的产品,而是一种策略思考。
让我们回到保罗的那张 IBM 海报,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还是需要设计师去创作这样的作品,而不是等待计算机去做。上世纪 80 年代,这张 IBM 海报不仅呈现了现代企业品牌形象的元素,但它也展现了企业的人文色彩,企业不是一个冷冰冰的个体,企业是活生生的存在,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人,而不是物,是精神而不仅仅是存在,是愉悦,而不仅仅是数字。如同人工智能系统的终极目标是人而不是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