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视角下的服装专业高等教育改革路径研究
杨 琳
(大连外国语大学 国际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1)
摘要:2018高校就业人数达到历史新高,我国高校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将面临的不仅是就业人数总量的历史新高,更有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及业态聚变所带来的复杂严峻形势。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就业问题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服装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融合渗入到服装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多元化的创新路径的探索。
关键词: 创新创业;高等服装教育改革;服装产业链;融合
根据教育部2018年的全国普通高校就业创业工作通知部署,2018高校就业人数达到历史新高,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短暂性和结构性失业矛盾关系。 新常态下大学生毕业就业结构难等问题就摆在工作重要位置考量,就业创业工作是教育领域服务社会的重要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基于优化创业就业环境、扩大创业就业机会、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力度、有效利用信息通讯技术等方面开展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
一、就业供需矛盾的产生与高校服装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在全球服装市场上,中国服装业已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我国已成为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但是自有服装品牌的出口却不足百分之一。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不断探讨的过程中,究其核心问题是服装设计创新性人才的严重匮乏,而关键在于现有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服装行业变化的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多存在平均教育,教学理念与服装产业发展供求关系的不协调、教学模式与产业结构改革的不匹配,教学内容形式与市场现状的不吻合,是造成现阶段高校服装专业教育制造的"产品"难以满足服装产业发展需求的根本原因。 分析查找就业供需矛盾产生的过程与高校服装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观念问题,还是产业经济结构调整造成的新技术能力的不匹配等问题的成因,了解其发展过程,从根源找症结。
二、研究高校教学体系存在的弊端
研究高校教学体系存在的弊端,就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形式等与行业需求的具体内容进行对照, 分析教学与市场不对接的问题,进行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创新创业改革。全面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满足就业需求,打造服装创新性一体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加强高等院校服装专业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过创新支撑、创业孵化、教育实践等体系建设,推动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和经济增长点,促进高校教育改革与产业需求,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达到优化配资高度融合。
三、借鉴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模式的成功经验
借鉴国内外高校服装专业的具体改革方法与案例,英国、美国和日本高校创新创业体系的教育经验及发展模式。就教学模式而言,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由创业课堂培训和创业项目实训两种教学模式构成,其特点是官方指导进行宏观把控,以课题、项目的形式展开实践活动;英国则是开展创业课堂培训和创业模块,特点是进行跨学科交叉培训,实战性强并且风险性大;日本则是创业课堂培训与创业道场(包括创业计划竞赛、创业知识巡讲和创业访谈等),注重竞争意识的培养,更为系统化和规模化。结合国外经验并将创新的指导思想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搭建起人才培养与产业市场需求紧密相连的桥梁,是强调创新与鼓励创业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围绕服装产业需求进行的创新设计的探讨,探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方式推进到教学改革中,以培养能够引领新市场新需求,具备创新设计能力和适应服装产业变化的全方位复合型专业人才为主旨。
四、以服装市场也产业链为基础发展产学研平台
在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办法,积极响应国家指导,加强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的能力培养,产学研平台的有机结合。服装的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才培养的深度优化,才能做到高校与服装产业真正的无缝对接,从设计源头开始在倡导设计创新的基础上更是要将市场的商业意识融入教学中,做到教学成果是市场需求产品,加强品牌运营理念的构建,与成功服装品牌服装企业对接,以品牌的企划方案为教学实施内容,高度契合品牌营销运营的企划思想,为企业服务,完善品牌从管理、营销、推广的企划文案构建与实施,带领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和店面终端零售,调研学习品牌内容,相互助力提升,搭建高效高质的产学研平台。
结语: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以激发高等院校服装专业创新创业活力,解决服装专业结构性就业难的问题,以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为核心,以创新支撑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为目的,改善服装行业就业不匹配的情况,实现高等院校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和国家全面振兴战略,为服装产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闫佳祺,关晓丽.美国、英国和日本高校创新创业体系的多案例研究及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5(21).
[2]李立新.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辽宁丝绸,2015(4).
基金项目 :辽宁省教育厅项目-创新型高等教育改革视角下的服装专业毕业生结构性就业难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6JYT20)
作者简介 :杨琳(1987.1-),女,山东烟台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品牌管理与市场营销、时尚美学,奢侈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