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学院奖>> >> >>正文内容

第2期2019《流行色》杂志/总391期

 

高校设计类专业色彩基础课程的延展
——“色彩设计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杨贝贝(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天津 300270)
 
摘 要:色彩基础课程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包豪斯确立三大构成的教学体系至今已经过去了近百年,色彩设计相关领域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传统的色彩设计教学体系与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教学的需求。本文针对高校设计类专业的色彩设计课程目前存在的譬如教学内容偏重绘画色彩、与专业设计课程脱节等问题,提出在补充的色彩设计课程中加入量化色彩数值、测色训练与色彩调查、增加配色训练、引入色彩形象坐标等教学内容及方法来提高该课程教学成效,加强基础课程与设计课程的联系。
关键词:高等学校;色彩设计课程;创新;实践
 
前言
   色、形、质是设计的三大基本要素,而且首先被人们感知的就是“色”。在设计学科的发展中,由包豪斯时代就被确立的设计基础课即三大构成课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中也包括色彩。我国高校设计类专业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设计专业的学科构建依然建立在包豪斯所提出的框架之内。所以时至今日,色彩基础类课程依然是设计专业色彩相关教学的最重要的阵地。
   然而随着设计专业的细化、色彩设计学科本身的发展,传统“色彩写生”、“色彩构成”课程已经不能满足涉及学科的需求,其局限性也渐渐显现出来。比如学生认识学习色彩过于感性化,缺乏理性分析;教学内容、训练方法以及教学成果偏重绘画色彩,与设计专业课脱节;课程内容缺乏色彩应用领域前沿讯息等等。
   另外在课程教学的微观层面,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往往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的训练与作业,笔者曾经了解到有些学生学习色立体、色相环的时候,虽然理解了色立体与色相环的原理,但是在选色、用色时往往不会利用色立体或色相环。学生没有把前期的理论知识与作业联系起来。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对基础类课程普遍存在着兴趣不浓厚,课上开小差等情况,并且在思想上还存在着认为基础课不重要,只有专业课才有用的观念。
   面对传统教学手段逐渐显现出的各种局限与不足,笔者所在的学院对色彩相关课程进行了改革,依托南开大学色彩与公共艺术研究中心的资源在保留“色彩写生”与“色彩构成”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色彩设计基础”课,用于衔接设计基础课与设计专业课。笔者任该课程的教师经过了三年多的教学实践与创新,目前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科学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
一、课程的核心教学理念
   针对传统色彩基础课程的局限于不足,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弥补从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中间所缺失的一环。课程的核心教学理念在理论上体现在需要学生建立起科学的色彩观,量化认识色彩系统,为严谨的设计、应用色彩打好理论基础,同时在学习色彩学科发展史的基础上尽量多的了解时下最新最全的色彩应用领域讯息与成果。在技能掌握的层面核心内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色彩,在进行色彩设计的时候要有理有据,因此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各种配色手法,熟练运用色彩形象坐标以及色彩测量、收集及后续分析归纳的能力。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增加随堂小练习的密度,让学生从被动的听知识点变成主动的体验、应用知识点,从而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核心教学理念关系如图1所示。
二、课程使用的色彩体系
   实现该课程教学目标的一大支撑是引入日本色彩设计研究所(简称NCD)的色相色调体系(简称H&T体系)与其配套的色卡色票。引入该体系一方面量化了色彩的概念便于建立科学的色彩观,另一方面是统一了学生使用的色彩来源,使其拥有相同的 “色彩库”从而便于训练与评价。图2为NCD色相色调体系示意图,图3为教学中使用的色票,每套130张,每张尺寸为1.5×6CM。
   一般在色彩教学课堂上,学生对于色相环、色立体只能“看”,不能“用”。首先是此类教具数量一般比较有限,不可能人手一份。其次是该教具除了帮助学生理解色彩体系与空间关系外并没有办法进行其他方式的教学。另外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实现色彩量化训练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在完成训练时往往是依靠绘画色料来实现的,常见的有水粉、水彩以及丙烯等。由于学生购买的材料生产自不同的厂家,色料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在训练过程中由于色料本身种类比较少,必须进行混色才能得到更多的色彩,这就导致了难度的增加以及色彩主观上的差异。
 
图1.核心教学理念关系示意图
 
   约瑟夫·阿尔伯斯在其著作《色彩构成》中曾经提到使用色纸有五点好处:首先,使用彩纸就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颜料调制工作;第二,学生们不再需要面对一次又一次颜料调制的失败的窘境,节省了时间和材料,让学生保持了一贯的积极兴趣;第三彩纸便于重复使用完全相同的色彩;第四,使用彩纸除了江湖和单边刀片外几乎不需要其他任何设备,因此更为方便;第五,彩纸也可以避免出现不希望有的其他纹路(如刷痕和笔触)。在教学中引入NCD色相色调体系后学生可以使用色纸进行训练,之前遇到的问题则迎刃而解。
 
图2. NCD色相色调体系示意图 
图3.练习用色票
三、课程的教学过程
   该课程主要的教学任务有四个单元,分别是色彩基础知识、色彩形象坐标及配色训练、色彩调查与分析、色彩应用领域最新成果与讯息。其中色彩基础知识包括色彩学科的发展、色彩三要素、色相环、色立体、NCD色彩体系等等内容。色彩形象坐标及配色训练包括单色形象坐标、配色形象坐标、语言形象坐标、色彩与情感、色彩与语言、8配色方法等内容。色彩调查与分析包括色彩地理学讲解、色卡的制作、色彩的测量、色彩数据的收集、色彩数据的量化分析等内容。色彩应用领域最新成果与讯息主要介绍近些年国内外主要科研、企业、协会等单位发表的重要学术与科研成果等内容。
  教学各环节以及关系如图4所示:
 
图4.主要教学环节
 
四、重点教学环节展示
   由于篇幅限制,笔者不可能将所有的教学环节一一展示,在此将两个教学效果比较理想的训练环节进行详细说明,即配色训练部分和色彩数据分析部分。
   1.配色训练
   配色训练是绘画色彩向设计色彩过渡的最佳训练手段,它即拜托了绘画色彩的传统使用色彩的方式,又没有被某一设计领域所束缚。
   A.使用的材料
   NCD专用色票、带配色主题的训练纸、剪刀、胶棒、A1绘图纸、记号笔。
   B.训练内容
   配色训练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需要以人类情感词汇为出发点进行三色配色,即“色彩与情感配色练习”;其次是以形容词为出发点进行三色配色即“色彩与形容词配色练习”;最后以配色方法为出发点进行三色或五色配色,包括有色相配色练习、色调配色练习、统调配色练习、凸显配色练习、间隔配色练习、渐变配色练习、清色配色练习、浊色配色练习。下文训练过程部分主要展示第一部分的训练。
   C.训练目标
   配色训练的目标也分为三个层面,不过并不是与训练内容完全对应。首先是利用“色彩与情感配色练习”让学生体会色彩与人类情感、心理之间的互动,利用“色彩与形容词配色练习”让学生学习掌握色彩与形容词之间的映射关系。其次在这两类训练进行的同时,让学生参照色彩形象坐标进行配色比对来理解掌握单色、配色和语言形象坐标。最后利用各种配色方法训练达到熟练运用掌握这些配色手法与技巧的目的。
 
图5.色彩与情绪感受训练(崔乃仁)
   D.训练过程
   在“色彩与情感配色练习”开始前,每位同学需要拿到一份NCD专用色票、一张A4尺寸打印的训练纸、一把剪刀和一支胶棒。然后将学生分为6至8人一组的小组,每组需要准备一张A1绘图纸和一支记号笔。训练开始的时候教师需要将每一个情感词汇进行简单的讲解以免学生误读误判,同时注意不要对词语过分解读防止由此限制学生的联想与创造力,然后让学生开始根据词汇进行配色。配色的时候学生需要根据所给的词汇进行分析与联想,然后在NCD专用色票中寻找最符合该词汇感受的三张色票组成一个三色配色组。此时用剪刀将这三张色票按照1.5×1.5cm的尺寸分别剪下贴在练习纸相应位置上。依次做完所有词汇则该练习配色部分结束。
   快速且为第一印象是该练习的一个训练前提,所以要求学生在25分钟内,最多不超过30分钟必须完成。此练习一共有12个词汇,也就是平均每个汇配色的时间是2分钟,最多不要超过2分半。时间的压迫可以调动学生的最大潜能,同时避免学生利用手机上网查字典、图片等资料。最终呈现出来的是每个练习者最初最本真的选择。
   这12个词汇分别代表了人类不同的思想情感,比较具有代表性。当配色练习完成后,让学生将其按照虚线剪下来,教师可以按照词汇的顺序把学生的配色放到一起,可以让学生看到其中的异同,从而更加深入的理解配色与情感的关系。与此同时,每个小组的同学需要把A1纸画上十字坐标,再将自己的配色放入坐标中。其中的位置关系参考NCD三色配色形象坐标,每个词汇做一次,可以练习十二次。如此反复可以让学生理解配色坐标之间的色彩关系与差异,可以知道坐标中不同区域色彩的大致特点。“色彩与形容词配色练习”以及配色方法练习基本也是参考上述训练方法。
 
图6.藏区窗格色彩分析训练(张双佩珊,吴春慧)
图7.年画缸鱼色彩分析训练,(杨雅鑫,陈瑶)
 
   2.色彩数据分析训练
   a.使用的材料
   NCD专用测色色卡、被测对象打印稿、色彩分析表、彩铅、剪刀、胶棒
   b.训练内容
   色彩数据分析训练其实包括了两部分的联系,一个是色彩的测量,另一个是对测得数据的统计分析。
   色彩测量的对象选择的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窗户和年画,为了方便课上训练使用的是彩色打印稿。色彩数据统计分析包括有单色分布、配色组合、色彩比例以及其在色彩形象坐标之中的位置关系等等。
   C.训练目标
   该训练的目标非常明确,就两点。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色卡掌握色彩测量的基本方法,其次是通过色彩分析表让学生明确如何对所得数据进行哪些参量的分析。
   当然在完成训练后也希望学生能够从中总结规律,为以后专业设计课程中涉及到的色彩调查部分打下基础。
   D.训练过程该训练需要将学生分为2至3人的小组。因为色卡比对测色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能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判断就生成结果,需要由两名或以上的学生都确认其色彩才可以。这样做可以尽可能的避免由个人因素带来的误差。
   训练开始后首先需要小组成员利用色卡进行比对,将对象每一部分的色彩都记录下来。然后选取颜色相近的彩铅在方格中进行涂色,将被测对象  “马赛克化”。在涂色过程中,如果该色彩沾满了一格或超过50%就按一格算,如果不满则不算,避免出现半格的情况。这样可以仅用色彩来还原被测对象。这一步并不是要学生把测量对象再画一遍,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被测对象的色彩 “印象”,另一方面方便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涂色完成后首先分析对象的单色构成关系。将测得的每一个颜色反馈到NCD色相色调表中,同时计算得出每一种颜色所占的比例关系,将所占比例的数值也填写进色相色调表格中。通过这一步的填表计算,我们可以看出被测对象的色彩分布关系,有彩色与无彩色的比例等等信息。然后选取占比最高的五个颜色按照原对象的色彩搭配关系组成五色配色组,该配色就是最能代表被测对象色彩印象的配色组合。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其单色的数据分析得出其色彩比例条带图和色相分布图等。
  最后参考NCD单色、配色形象坐标来标记所得单色与配色的位置,通过坐标来分析其给人的色彩印象、对应的色彩语言等信息。
   该训练为课堂训练,被测对象为打印稿,其色彩还原度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偏差。不过为了教学能够顺利有序这只是一个折中的办法,舍弃了一定的真实性。从整个课程来看,后续补充了野外调查的作业,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调查建筑、景观、服装、产品等等对象的色彩,从而弥补课上练习的不足。
五、结语
   课程开展三年多来,教学内容与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与创新。学生的课堂出勤率与课堂专注度也都非常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引入NCD色彩体系后将色彩量化分析,教学更加有理有据且操作性强。学生对于色彩的认知也由最初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乃至分析使用的程度。很好的解决了从绘画色彩到设计色彩再到色彩设计的转变。与后续的设计课程链接更紧密,为学生今后专业能力的再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约瑟夫·阿尔伯斯.色彩构成[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2]宋建明.色彩设计在法国[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3]何国兴.颜色科学[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4]小林重顺.形象配色手册[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5]小林重顺.色彩心理探析[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6]汪晶.对包豪斯设计教育体系的思考[J].大众文艺, 2014(17).
[7]何如利.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设计基础课程新理念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7(6).
[8]郭宇哲.平面设计中的三大构成[J].华人时刊(下旬刊),2014(4).
 
作者简介:
杨贝贝,南开大学滨海学院艺术系讲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水彩画专业委员会会员。
201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色彩系统应用专业,师从李军教授,获硕士学位
2016年,作品《晨》入选天津美协水彩画专委会第十届年展。
2017年,作品《秀里》入选天津美协水彩画专委会第十一届年展。
2018年,获得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办CBDA 设计奖—最佳商业空间设计师。
2018年,主持的“星瀚文康复训练中心室内设计”项目获得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办CBDA  设计奖—银奖。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