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2019《流行色》杂志/总391期
浅析图案基础教学中学生 “ 开脑洞 ” 能力的重要性
蔡江霖(江西服装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摘 要 :在图案基础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这个课程能带给学生何种收获,课程本身在设置上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细致理解图案本身的概念,在不断学习中掌握图案的变化规律和形式美的法则。明确在培养学生造型变化和装饰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培养学生自身“开脑洞”能力的重要性,从而使得课程教学更加有趣味性以及为后期课程顺利进行打好基础,更好地培养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设计者。
关键词:图案基础;“开脑洞”;能力培养;趣味性
一、 图案基础课程设置的意义
图案基础课程是设计类学生初期学习的基础性课程。通过图案设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传统文化中图案的认知,从历史的角度能更好地了解每一历史时期图案的变化以及特征,以及图案本身具备的传统内涵,由表及里地进行知识上的探索,从而深入地认识图案的魅力,为之后设计出更有文化内涵的作品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课程本身的属性来看,图案基础课程,对于帮助学生从纯绘画能力衔接至设计事物能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过渡阶段课程。图案基础课程是学生在进行设计素描课程、构成课程时同时进行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整个设计课程的教学系统中,是设计类课程连接的桥梁,有着重要的承接作用。从培养能力的角度上来看,在图案基础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功,同时需要开发学生“脑洞”,使其感受课程的兴趣点,训练其创造性思维与基本功相结合。通过课程教授,更加合理科学地规划对应的联系,将设计图案由易到难排列,从浅显的先出发来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探索。慢慢地引导学生,使他们从单纯眼睛看到事物直接描绘的方式,转化为理性思考之后再行设计的方式,使作品具有设计美感。通过图案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设计图案的原则和规律,明确形式美的法则,提升自身设计的“脑洞”属性,为之后学习的专业设计课程打下基础。
二、 课程开设状况分析
这个课程的开设时间是在学生的大一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我们可以分为两大类来看,一类是曾经学习过美术的学生,这一类会有一定的传统美术绘画功底,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他们对课程接受度较快,但还是会出现以自己学习过的素描绘画技巧来绘制的情况,而且人数居多。这也就意味着,在课程教授过程中,使得学生从传统绘画状态转变为设计类绘画,同时发散性思维打开也是逐步实现的过程。这一类虽然是绝大部分学生,也有特例,在实际教授过程中还是有部分的非艺术生,这就是另一类。如何使得这部分学生也能更好地掌握课程内核,既需要提升基本功底,也需要打开思维,是双向并行的方式。这是在不断思考与实际教学遇到的问题相碰撞中提供的前进方向,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脑洞”能力的捕捉与运用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另一个大难点。
三、 实践与教学的融合
在课程引入的过程中,首先是理解图案本身的含义,图案不是自然和生活的直接再现,而是人类思维和智慧的再创造。可以这样理解,自然和生活是图案的母体,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图案的父体。只有这两者充分地结合,才能创作优秀的图案。再次从图案背景的历史知识开始了解引导学生的兴趣点,从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装饰纹样到夏商周时期的铜器装饰纹样,从春秋战国再到秦汉时期装饰纹样,从魏晋时期至最后明清时期装饰纹样,每一时期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代表的纹样,每个历史时期都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瑰宝。同时还有来自民间淳朴的装饰艺术——剪纸、皮影、木刻版画、刺绣、蜡染、蓝印花布等等,在不断学习中认知。
在了解以上知识之后,开始进行图案的绘制,第一步是由临摹开始,从优秀的作品上学习如何抽象表达出优秀的图案,最初有功底的学生能够非常快速地掌握这方面的能力,而没有这方面功底的同学也能“依葫芦画瓢”,虽然缺乏基本功但是学习态度认真的同学也能跟上大部队的节奏。这一时期要求学生都多去看好的优秀作品,在视觉审美上进行一定的提升。
第二步为写生,是图案基础课程当中重要的环节。写生的目的从本质上讲是为未来的设计以及对后期脑洞的开展提供相应的素材,为设计图案积累一定的资料。在图案课程的训练过程中,学生常常忽视写生的环节,在需要真正绘制时会凭空去臆造,学生应结合学习过程中对形式美法则的掌握来完成写生的训练。
而在这个过程发现学生普遍具有的问题:一种是过于写实,不会从写实的角度上进行一定的演变,达不到形式美的要求;另一种是没有能力写生,靠网上搜索抄袭而非自己去想和画,不通过实际观察总结特点,很容易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所以我们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总结经验,掌握学习和设计图案的方法,通过一定形式美的法则来进行艺术的再加工,从而体现出绘制图案的美感。
第三步为再创作,这一步就需要学生在合理掌握好前两个步骤的同时,“开脑洞”思考,如何让图案绘制地更精致,更有趣味性,更有设计美感。所谓的“开脑洞”,需要绘画者敢于打破常规思维,敢于将不同时空的事物进行创造性融合,进行反常态的处理。通过整合,都将在人们的脑海中呈现出新的形式,创造出美的图案。注重新材料、新元素、新用途的发掘,除了在常规训练中使用的卡纸,可以尝试在麻布、棉布、木板上绘制,可以尝试在各种实用造型的事物上,例如纸扇、团扇、背包、挎包、帆布鞋等等上面进行绘画尝试,材料选择上,可以尝试将石头、木头、衍纸、弦丝等等进行组合,积极鼓励学生的新想法或是天马行空的“脑洞”。不应拘泥于某一固定套路的图案绘制方式,增加更多的可能性,改变长久以来图案单调的属性。
四、 “ 开脑洞 ” 的重要性
在实际教授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由于长期处在被约束和规划的学习方式中,习惯于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固化思维,在实践过程中也不敢挑战会突破自己思维的东西,而“开脑洞”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打破自己的固化思维,敢于运用各式各样的发散思维,用作品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使设计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展现真实的自我。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同一位面上的横向思维、在思考过程中能反向去思考的逆向思维以及全方面“开脑洞”的多向思维,这样在设计过程中他们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从而产生更好的设计作品,同时也能增加作品趣味性。
“开脑洞”作为现在的流行词汇,是能够准确把握设计时人的一种思维逻辑,从现实的事物出发,通过大脑不断的思考、链接、深化,从而产生对应的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学生只有通过不断思考,有了对应的事物,有了天马行空的想法,才能在此基础上准确地捕捉自己表达的事物,这是对“开脑洞”后的处理。有效地甄别出自身想表达的设计的脑洞方向,紧紧地抓住这个脑洞点,实行多种方式的运用而不拘泥于某一种,才可能设计出有意思的作品,由此不难看出“开脑洞”对于整个图案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 启示
从图案基础课程的教学出发,不难看出“开脑洞”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的事情,他们无法放开自己的思维,被固定地放在一个框架内。学生在学习中,教师需要引导其打破思维,增强“脑洞”,多去鼓励学生创造用不同思维、不同方式展现的设计作品,以传统教育模式单纯作为引导方向,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而且更多地提倡学生积极地“开脑洞”,从而为最终的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在不断“开脑洞”的过程中也能增加设计本身的趣味性。整体来说,这一能力的把握,可以使得学生能够有效地融入设计的环境中,设计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在打破,创造更多可能性的过程,相信他们会用他们的“脑洞”颠覆所有人的想象。
参考文献:
[1] 陈辉.基础图案[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
[2] 雷圭元.中国图案美[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3] 廖军.装饰图案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崔唯.基础图案技法[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5.
[5] 倪峰,周小瓯.图案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6] 陆红阳.现代设计基础教材丛书—图案设计[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
[7] 钟玮.装饰图案设计[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蔡江霖(1994.6.14—),女,江西瑞昌人,艺术硕士,江西服装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第07期《流行色》杂志2018
- 下一篇:第03期2019年《流行色》总第392期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